考古证实,周武王用“下三滥”的手段灭了商,后来却被孟子洗白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那都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用兵之道亦然,而且这“名正言顺”的职责,往往是落在“最高领导人”的身上的,想个什么理由去攻击对方,这是君主应该考虑的事情。
但是在历史上,有一次朝代更替之战,胜利者被人们传诵了几千年之后。然而当现代人经过一些考古研究,却突然觉得,这胜利者赢得似乎并不那么光彩。
帝辛暴政,武王伐纣
话说公元前晚商时期,商朝末代君主子受继位,是为帝辛,后世称商纣王。
纣王此人,可以说是天生神力,据史书记载,其“托梁换柱”、“力格猛兽”,曾经纣王的父亲帝乙和纣王在宫中“遛弯”,路过一座阁楼时,顶梁柱突然折了,房梁直接塌了下来,把帝乙吓了一跳。
纣王见状,走上前去,一把竟然直接把房梁托了起来,随即让人前来换上了新柱子,而这一幕被帝乙看在眼里,也觉得这个儿子勇武过人,又这么孝顺是个不错的继承人。
到了后来,纣王继位之后,果然发挥了自己天生神武的优势,多次带兵征讨夷方国,也就是“东夷”,而后也是连连获胜,大显商朝国威。
在达到了人生巅峰之后,纣王终于“膨胀”了。
从此之后,纣王修建了朝歌鹿台,宠信“妖妃”妲己,任用飞廉、恶来父子,研究了酷刑“炮烙”,置“酒池肉林”,好声色犬马,不敬天地鬼神,最终闹得商朝与天下人离心离德。
在当时,姬昌、九侯、鄂侯身为三公,面对帝辛如此放荡不羁的行为,这三人极力劝诫。但不想反而招来祸端。
九侯有一个女儿,长得非常美丽,于是九侯便把这个女儿献给了帝辛,想借此机会劝谏帝辛不要再肆意妄为了。
但是九侯这个女儿那是相当保守,看到帝辛让一群男女一丝不挂地在酒池肉林之中追逐打闹,根本难以理解帝辛如此“先进开放”的思想,惹得帝辛大怒,于是便杀了这个女儿。
九侯这时突然前来劝谏,气头上的帝辛直接将九侯剁成了肉酱,而九侯的好友鄂侯见状,极力为九侯求情,结果鄂猴被吊起来,制成了肉干。
就这样,三公中仅剩姬昌一人躲在角落,瑟瑟发抖,根本不敢再有丝毫的反对之意,只能是暗自叹了一口气。
谁知这叹了一口气,竟然也被崇侯虎听到了,当即向纣王指认,姬昌心怀怨念,纣王将姬昌囚禁,姬昌的属下将美女和宝马带来献给了纣王,纣王这才放姬昌出狱。
姬昌出狱之后,向纣王献洛水以西之地,请废炮烙,纣王心里高兴,也随口答应了他,并且赐给他弓箭斧钺,授予他西部地区诸侯之长的尊称,至此,姬昌正式成为了西伯侯。
姬昌回到了他的封地之后,大肆招揽不满纣王暴政的人,使自己的羽翼愈加丰满,而这时纣王的行为也越来越残暴。
宰相比干劝谏,纣王理都不理,祖伊劝谏纣王,如果再继续荒淫暴虐,那么将为苍天所不容,谁知纣王则反唇相讥:“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句话,直接让祖伊无话可说。
面对一个这么说,说不听,打,打不过,性格反复无常、残暴不堪的大王,下面的臣子们早已经心如死灰。
不久之后,姬昌死了,他的儿子姬发继位,继承了自己父亲的遗志,决定率军东征,讨伐纣王。
在到达孟津之时,姬发与八百诸侯会师,诸侯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与纣王殊死一战,姬发却摇了摇头:“老天爷还没有给我们机会。”
便竟然又带人回去了,而从此之后,纣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屠杀。
比干被挖出了“七窍玲珑心”,囚禁了箕子,逼迫了微子出逃,商国的太师和少师,都带着自己“吃饭的家伙”也就是祭器和乐器,跑到了周国,请求姬发收留。
商周时代,“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如今,“祀”已经能够为自己所用了,那么接下来就是“戎”了。
姬发觉得时机已到,便再次号令诸侯,征讨商纣。
约公元前1046年,周国大军与八百诸侯在盟津会师,与纣王约定,双方派出军队在牧野决一死战。
在战斗之中,商军胶鬲部临阵倒戈,商军阵脚大乱,最终节节败溃,纣王被迫退守朝歌,但是最终也没能守住。
偌大的朝歌城,在一个大清早被周王朝攻破了,纣王坐在了鹿台上,看着自己创下的这诺大的工程,自焚而死,姬发赶到之后,将纣王的尸体斩首示众,最终成就了周朝800年的基业。
本来商周之争,牧野之战,姬发所代表的一直都是讨伐无道昏君的正义方,这一点被“正史”传诵了几千年了,商纣王和夏桀一起,被作为无道昏君的代名词,也已经几千年了。
但是随着对一些新出土史料的解读,人们越来越发现,这场战争似乎并不是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交战,里面有着不少猫腻。
正义还是“世仇”?
首先,我们要先来确定一个问题,周朝和商朝之间的战争,真的是因为纣王残暴不堪吗?
周的前身是周部落,它的始祖为姬弃,也就是被人们称为农神的“后稷”,是黄帝的后人。
由于北方戎狄等游牧部落频频侵略,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便带人到了陕西岐山的平原,在《诗经·鲁颂》之中,便有这么一句: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这句话,是在称赞周王朝的出身和他的伟大志向,我是“后稷”的子孙,是这天下的大王,我住在岐山的南面,应该和商朝分庭抗礼。
也就是说,周朝从古公亶父定居岐山之时,就有了取代商朝之意。
在《竹书纪年》的记载中,也有这么一句话:
“文丁杀季历,二年周人伐商。”
文丁是商纣王的爷爷,季历是姬发的爷爷,也就是说,帝辛的爷爷把姬发的爷爷给杀了,所以引起了“周人伐商”。
在武王伐纣之前,周朝早就和商朝有过战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往远的说,周朝早就有“彼可取而代之”之意了,往近的说,两家也是“三代世仇”,不管纣王是残暴还是宽仁,周朝和商朝之间那都绝对是有着不死不休之恨的。
纣王的残暴,只不过是“武王伐纣”的诱因,是历史的“偶然性”,哪怕没有了纣王的残暴,周朝迟早也会讨伐商朝的,这就是历史的必然性。
再一点来说,那就要说到武王伐纣的进攻方式了。
陕西出轨土的一件青铜器上,有这么一段铭文:
“武征商, 唯甲子朝,岁鼎克。闻夙又商。”
《尚书》之中也记载:
“甲子昧爽(昧:黎明前)”
这两句话,其实都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武王伐纣的一个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呢?都是黎明破晓、清晨左右,最晚也不会超过早上六七点。
那么我们可以想想,早上七点攻破了朝歌,那么什么时候开始攻打朝歌的呢?这朝歌城总不会是纸糊的吧,一捅就倒,最起码要半夜时分开始攻打朝歌。
这里我们要首先明确一个常识,在商周时期,人们打仗是非常讲规矩的,两方诸侯交战,会先下战书,约定好时间地点,各自带多少人,然后就用手里的这些人开始交战。
像是春秋时期的宋襄公,为什么会宁愿冒着兵败的危险,也要遵守“交战之礼”,以至于后来落了个愚昧不堪的名声了,这就是因为在那个时候,打仗确实是要遵守这些规矩的。
而很显然,武王伐纣,并没有遵守这个规矩,因为下战书的话,谁会把交战的时间约定在半夜呢?
所以周朝的军队对于商朝是进行了一次“偷袭”,而且还是进行了“夜袭”,面对神兵天降一般的周朝军队,纣王守卫朝歌的士兵慌乱之下,来不及反应,这才被打败了。
仁者无敌?
商朝那些临阵倒戈的部队,也是值得说一说的。
在历史中记载,纣王放出了监狱中的刑徒,与士兵混合在一起,凑了70万大军迎战姬发,但是最后大军倒戈。
可是在纣王的部队中,倒戈的只有胶鬲的部下,很多的军队都还在拼死抵抗,因为在二月甲子(二月二十七日),姬发攻破朝歌之后,一直到了三月初一,吕望也就是姜太公,才带着俘虏归来。
各方诸侯的“献俘大戏”,一直持续到了四月初九。
如果武王伐纣真的是民心所向,纣王麾下的士兵纷纷倒戈相迎的话,那么这些俘虏为什么用了这么长时间才来“归降”呢?
便只有一个解释,这些俘虏并没有归降,而是和周朝的军队进行了大战,这才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并且与纣王的残暴相比,其实姬发也并没有那么仁义,当时有一本名叫《武成》的史书中记载:
“武王伐纣,夙克朝歌,血流漂杵。”
但是这样的记载,在后来却被儒家们口诛笔伐,孟子曾经为“武王伐纣”的残忍站台洗白:
“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我仁义的周武王,讨伐不仁的商纣王,那应该是传檄而定才对,根本不会杀人,也就没有血流漂杵。
有儒家大佬孟子为姬发站台,后人谁还敢再质疑“武王伐纣”的合理性,以至于对姬发不利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少。
但我们其实可以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集体的“正义”
其实帝辛的种种“恶政”,如果换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么便是一场政治变革。
就以用人方面来说,帝辛任用的飞廉、恶来等人是奸臣,但他们同样也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并非贵族中人。
并非贵族中人,却能身居高位,这无疑是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这一点对于以前的那些奴隶主贵族来说,是非常可怕的,新贵族的出现,往往会损害到旧贵族的利益。
如今,帝辛能够不拘一格,任用飞廉、恶来等奸臣,那么如果哪天他改邪归正的话,是不是就能任用一批贤臣呢?那么我们这些老贵族的地位,不是更保不住了吗?
打破以前的用人制度,这是帝辛政非常重要的一点。
再者,他所设立的那些严刑峻法,例如炮烙等酷刑,这也是不被贵族所接受的。
并不是说因为这些刑法太过残忍,而是帝辛从这些贵族手中,把司法权、执法权给抢夺了过去。
在帝辛这里,只要是犯罪的人,那么都会一视同仁地遭到酷刑的惩罚,不管这个人是不是自己商国的人,而在以前,如果说不是商国的人犯了罪,那么应该交由其所在部落的首领来裁决对此人的惩罚,并不会由帝辛确定此人是该遭什么罪。
故而帝辛如此一举,无疑是剥夺了这些旧贵族们司法的权利。
至于不“祭祀神明”,那就更好说了,“反封建迷信”啊。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帝辛直接就要废除“祀”,这让那些贵族们再怎么以“天命神权”的理由,去忽悠那些底层人民呢。
所以这一条条地加起来,才导致了诸侯们对帝辛愈加不满。
一个诸侯国想对商朝动武,那是造反,是暴力,可要是八百个呢?那是正义啊。
最终在和商朝有着世仇的周朝带领下,才一举攻破了朝歌,灭亡了商朝。
后世孟子等儒家大佬,为姬发说话,其原因就更简单了,先秦时期,儒家讲究的是“仁”和“礼”,而这个“礼”,说的就是“周礼”,他们所遵守的便是周朝的礼仪,自然要为周朝说话了。
其实如果帝辛能够任用一些保学之人,慢慢地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逐渐废除旧贵族,完全有希望,将商朝带向一个新世界。
奈何帝辛太急了,他的步子跨的太大了,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变革,最终激得这些诸侯们狗急跳墙,以“集体暴力便是正义”的方式,灭亡了商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属实必删。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9377news.com/post/1791.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