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ESG正在成为企业核心价值 ESG信披显现四大趋势

admin 阅读:655 2024-10-17 14:40:34 评论:0

2024年,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在中国越来越受关注,从监管机构到国家部委,相关政策频频出台。

4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A股上市公司ESG信披迎来又一重要里程碑。5月27日,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正在逐步建成,有助于促进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中国企业在推进ESG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有哪些?为了达成金融强国的目标,应该如何加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未来上市公司的ESG信披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王遥看来,ESG正在成为上市公司甚至更多企业的核心价值,未来ESG信披有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值得重视,包括ESG信披范围会逐渐扩大、ESG信披标准在不断接轨国际的同时也兼具有中国特色、ESG信息披露质量会逐渐提高、投资者将更加关注ESG信息披露。她建议,企业应该尽早布局ESG人员配置,评估目前企业自身的ESG表现和差距情况,尽快达到最新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并通过ESG实践的提高有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风险。

监管面临两大挑战 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NBD:当前监管层对ESG信披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在您看来,从监管出发,还存在什么主要挑战?

王遥:ESG正在成为上市公司甚至更多企业的核心价值。对于监管来说,虽然目前三家交易所对头部指数范围内的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已经作了强制披露的要求,财政部也将信息披露的要求,从上市公司扩大到所有公司。未来进行ESG披露的企业数量将越来越多,监管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一是披露要求需要循序渐进。很多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处于前期研发投入和市场竞争阶段,缺少人员和资源进行ESG实践,如果一刀切采取强制披露措施,容易使企业只注重表面文章,也可能面临“漂绿”风险。

二是ESG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ESG金融产品、ESG实践、ESG信息披露和ESG评级的发展很多借鉴了国外已有经验,但存在政策标准不能完全匹配、指标体系需要进行本土化创新的情况,需要根据我国实际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完善底层逻辑。

NBD:在监管要求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进行ESG信披。它们在ESG实践的过程中,又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呢?该如何去解决?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ESG正在成为企业核心价值 ESG信披显现四大趋势

王遥:对于中国企业而言,ESG意识和实践程度都在逐步提高,但它们也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缺少ESG专业人员。目前很多企业ESG实践与规划、ESG信息披露都依赖第三方机构支持,在此情况下,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对ESG重视程度不足,仅由ESG部门负责对外对接,即使做好ESG规划和目标建设,也会造成目标不被业务部门采纳、实践路径难以实现的情况。

二是ESG表现衡量标准不统一。对于企业而言,ESG实践的意义在于给企业带来融资成本降低、股价提高等收益,但评级机构评级标准不统一,ESG表现量化困难,容易使企业失去ESG实践的动力。

三是多地上市或经营的企业可能面临多个地区的监管要求。目前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和标准全球尚未统一,虽然IFRS S1(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IFRS S2(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S2号——气候相关披露》)的出台有望成为全球权威的披露标准,但各地仍有自身的本土化基础披露或建议披露指标,会给企业信息披露带来挑战。

可持续信披将更侧重对财务信息的影响

NBD:今年5月,财政部也发布《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您觉得这一举措,对中国企业的ESG实践有什么重大意义?

王遥: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持续信披要求覆盖的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由财政部出台,在交易所管辖的上市公司基础上将可持续披露要求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从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扩展,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扩展。这一范围的扩大,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重要程度进行了高度肯定,也为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随着可持续信息披露覆盖的企业范围的扩大,未来可持续信息评级覆盖的企业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可持续信息评级的方法学也会在现有基础上针对中小企业进一步更新。

二是可持续信披将更侧重对财务信息的影响。现阶段可持续信息披露主要使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2021 年版)(以下简称GRI 标准),它为企业制定了各议题需要披露的具体指标,目前国际认可度较高,通用度也较高。与GRI标准不同的是,IFRS S1的可持续信息披露侧重于可持续风险和机遇对财务信息的影响以及与财务信息的关联度,并将可持续风险和机遇的影响量化。《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和交易所《指引》都与IFRS S1高度接轨,印证了我国监管机构对IFRS的认可度,以及未来可持续信息披露将更侧重突出其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的影响的大趋势。

三是可持续生态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可持续生态体系的建设和企业可持续实践,是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基石和前提。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覆盖范围扩大和透明度提高,也会促进可持续生态体系的建设。随着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的提高,各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将进一步把可持续理念融入自身管辖范围和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以监管机构指引要求为统领方针、行业披露标准和披露方法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模进一步提高、可持续投融资金融产品进一步丰富、绿色贸易壁垒被有效应对的可持续生态体系。

三方合力,绿色金融还有很大发挥空间

NBD:中国企业的ESG发展,需要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为了达成金融强国的目标,您觉得应该如何加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王遥:绿色金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与“自下而上”的市场实践,我国绿色金融已经在政策体系、市场与服务、配套机制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还面临着绿色金融总量占比仍然较低、绿色金融市场层次性仍较为薄弱、绿色金融投放的市场结构性失衡等问题,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等方面的作用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下一步还需继续围绕质与量的提升角度,继续推动绿色金融深化发展。

今年3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从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作出了顶层部署,为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下一步关键是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更好发挥绿色金融对经济低碳转型的牵引作用。

一是在政策层面,通过着力完善标准引导、加强部门协同推动数据共享、优化地方风险缓释机制等方式,为活跃地方绿色金融市场提供引导与保障。

二是在金融机构层面,加快从战略层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自身业务突破的重要抓手,比如将ESG理念纳入业务全流程,聚焦地方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注重增强对行业的理解与认识,加大对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

三是在企业层面,以创新驱动自身发展,做好对自身转型升级的规划及有效的信息披露,将绿色发展潜力转化为自身的融资能力。在此过程中,包括科研院校、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也可继续通过理论创新、精准服务等方式共同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ESG信披四大趋势显现,企业应该尽早布局

NBD:您觉得在未来上市公司的ESG信披会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去更好地适应这些趋势?

王遥:在我看来,未来ESG信披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是ESG信披范围会逐渐扩大。北上深三家交易所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强制披露主体目前是指数样本公司和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财政部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强调未来将ESG信息披露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这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是一种挑战。

二是ESG信披标准在不断接轨国际的同时也兼具有中国特色。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引和准则在借鉴国际ESG披露标准的同时,也加入了我国特色ESG指标,例如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

三是ESG信披质量会逐渐提高。今年以来各部门对ESG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逐渐提高,ESG信息披露标准具体化和标准化,都有助于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四是投资者将更加关注ESG信息披露。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看重企业的长期发展而非通过投资进行短期套利,ESG信息将展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并给投资者带来信心。

企业应该尽早布局ESG人员配置,评估目前企业自身的ESG表现和差距情况,尽快达到最新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在满足要求的同时,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通过ESG实践的提高有效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风险。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9377news.com/post/23313.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