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竞赛上半场 走好人生下半场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龙伟杰帮助中国队取得数控铣项目“五连冠”。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选手方灿豪、蒋家俊获得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教师周芹妃获得时装技术项目金牌。
这个秋天,技能青年丰收啦!
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中国选手身披五星红旗纷纷站上最高领奖台,现场呐喊与欢呼声不断。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今年中国派出了历届“最强阵容”,68名选手参加全部59个项目的角逐。最终,中国代表团获得36枚金牌、9枚银牌、4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本届世赛中国代表团的“夺牌大户”,广东派出的27名“国手”表现抢眼,共获13枚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和3个优胜奖,充分展现了广东技能健儿的竞技水平和青春风采。
●记者 杜玮淦
逐个击破▶▷
接力卫冕的压力与突围
任何一项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而成功的背后各有各的故事。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师生此前连续在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数控铣项目上获得金牌。能否继续卫冕冠军?该学院学生龙伟杰今年从参赛起就背负着巨大压力,竞技状态一度波动,甚至差点被替补“出局”。
好在“00后”龙伟杰顶住压力及时调整,一路突围到了里昂的决赛场上。在第一个模块出现失误的情况下,他沉着冷静一路追赶,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在产品精度上超越对手,为中国拿下了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五连冠”。
单个项目连续5届被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单位派出的选手获得,在世界技能大赛历史上尚属首次,广东选手接力创造了这一纪录。
时装技术项目也实现了“四连冠”,这次接力棒交给了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教师周芹妃。
在竞赛规则有较大调整,难度陡增的情况下,大部分选手临场改为稳妥的比赛策略,更加强调作品完成度,舍弃了很多艺术装饰。但在教练的指导下,“艺高人胆大”的周芹妃快速调整、专注投入,成为为数不多的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的选手,比赛作品配饰豪华、工艺精密、造型大方,获得了裁判的肯定、观众的喝彩,成功“卫冕”拿下金牌。
本届世赛中国代表团有多个项目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其中不少是由广东选手完成。
CAD机械设计项目的“中国首金”,由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黄育森拿下;刚满18周岁的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学生姚妮君在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上夺冠;本届赛事首次设置的工业设计技术项目,“首金”由深圳技师学院教师卓嘉鹏摘得;首次跻身正式比赛的光电技术项目,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陈骏安一路领先,登上最高领奖台……
打破成见▶▷
技工学生“逆袭”出彩
兴奋、激动、释放……很多中国选手在登上领奖台那一刻,流下热泪。
回顾成长路径,这些技能青年不少直言小时候成绩并不好,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地区,用技能谋生成为他们的朴素愿望。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选手方灿豪说,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他主动选择就读技工院校。
“与其说是为自己而战,不如说我是为家人而战。”谈到支撑自己刻苦训练的信念,木工项目金牌选手李港龙说。
中国于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并于2011年开始组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这为技能青年们打开了一扇门。
“通向成功不仅有学历通道和奥运通道,还有技能通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现身说法。他在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后,留校任教、带出金牌选手、当选人大代表……这就是世界技能大赛对一个普通技能青年的影响。
成功除了来自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还需要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一对师生组合刘富强和吴龙辉参加了本届世赛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在4个比赛日的20个小时内,顺利完成设计并组装了一条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装生产线,整体任务运行仅用时22秒,比其他队伍快了约7秒。他们最终拿到了金牌。
赛场之外,吴龙辉曾用5个月时间啃下了普通班学生需要两三年才能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为了让外国专家读懂技术文档,吴龙辉最后2个月“死磕”英语,比赛现场独立完成了长达30页的专业英文文档编写工作,为夺金而加倍努力。
打破常规▶▷
世赛成果转化“在路上”
连日来,凯旋的选手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很多技工院校学生把获奖选手当成明星。这正是世界技能大赛的魅力所在。谈及未来,很多选手表示希望留校任教。
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梁嘉伟对此深有体会。他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夺冠后,他留校担任教师,将世赛的训练成果,应用到三大运营商的项目中,助力其光纤抢修施工效率提升了约六成。
如今,梁嘉伟创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世赛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中,还与中国联通一起成立中山市“青年突击队”,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推进“全光网”通信工程技术改良,为乡村通信新基建贡献力量。
《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职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显示,世赛选手获奖后留校或在工作单位任教的比例占73%,这对技能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还要引导世赛获奖选手积极投身产业、回馈社会,才能真正发挥‘奖牌作用’。”时装技术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宁说,以时装技术项目为例,选手经过训练,已熟练掌握服装设计制作的全流程技能,可迅速胜任岗位需求。
作为广州的一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对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培养出两名时装技术项目世赛冠军的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将世赛项目孵化成为时装技术专业,将竞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中,深度服务当地的服装产业链,实现招生和就业“两头旺”。
千工易寻、一技难求。广东以制造业当家,庞大的产业体量为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今年8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披露,全省技能人才再创新高,总数达到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22万人,占比超过35%。产业转型发展进入“深水区”,对高技能人才愈发求贤若渴。
目前,广东在省级层面已经启动世赛成果转化的工作,打造了以世赛为引领、国赛为龙头、省赛为主体,行业企业、院校及地市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多级赛事“练兵场”。
广东有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达到66万人,这个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正在发挥世赛成果的“乘数效应”,全面赋能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科学研究。
“虽然世界技能大赛只有少数人能参加,但不能忽略背后带动的力量,全国各级竞赛技能人才梯队已被辐射带动起来,充实到教学和产业中去。”数控车项目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宋放之坚信,当青年人自信且自豪地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道路,我们距离制造业强国就更近了。
■记者手记
摘金夺银“冷思考”:
以技能提升
带动素质全面提升
本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创历史最好成绩,夺牌率高达83%、金牌率达61%。
“碾压式”的成绩令人喜出望外。闭幕式后,媒体排队采访中国金牌选手。有幸现场见证,自豪、兴奋过后更需“冷思考”:摘金夺银究竟意味着什么?
参赛的意义,首先是要为劳动者的技能提升做示范。
今年中国在工业4.0、CAD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上,都取得了金牌“零的突破”。认为“中国选手‘垄断’世赛项目,只靠苦练没有创造力”的杂音不攻自破。
很多选手对世赛之后的规划非常清晰,例如时装技术项目冠军周芹妃说,这块金牌让她更加坚定了走服装设计的道路。
时装技术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宁希望,世赛选手可以走出竞赛体系,更大胆地走向市场、拥抱理想、创造未来。
竞技,更超越比赛。世界技能大赛旨在打造全球技能青年的交流平台。中国的“00后”选手们不仅技能超群,在社交方面也落落大方。每个中国选手的胸牌绶带上都别满了与其他国家选手交换的徽章,他们和各国选手打成了一片。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根本目的。通过技能提升,带动素质全面提升,在自由的劳动活动和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自己,这才是参赛的最大意义。
祝福这些经历“大考”的技能青年继续绽放灿烂人生。
本栏图片均由记者 梁钜聪 摄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m.9377news.com/post/19637.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