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消费刺激不上去:未来的经济将会是什么格局?

admin 阅读:111 2024-09-06 18:25:39 评论:0

2024年是扩大内需年,从而结束了一个十几年的争论。

这个争论的焦点,就是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不是我们说了算,那么,在投资与消费中,到底是依靠投资拉动,还是依靠消费拉动?

大多数专家都力挺转型消费。

唯有林毅夫对投资型转向消费型不是一般的反对,他表示,很多学者主张消费推动经济增长,他们不是不懂经济,而是别有用心;对治学的人来说,打棍子戴帽子是大忌。现在局面足以证明,投资型必须转向消费型,因为我们面对的主要矛盾不是生产力没有释放出来,中国制造很强大,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

在这场争论中,还是张维迎更彻底,他既不支持投资驱动,也不支持消费驱动。

他认为在凯恩斯主义中转圈,三驾马车谁也不是经济真正的驱动力,真正的驱动力在产权主体,他们卷了,什么驱动也没了,而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创新,这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真正驱动。

谈到投资驱动,张维迎认为那是唯GDP论,GDP已经非市场化了,成了地方考核业绩的指标;如果依靠投资就可以发展经济,那就建立了一个钢厂再建立一个好了;这当然不行,实际结果已经看到了,盲目的脱离了市场需要的投资,引起了产能过剩了,有些东西的确投资的太多,卖不出去了,比如房子。

至于刺激消费,张教授干脆说:那是本末倒置。

其实,投资型也好,消费型也好,谈不上依靠谁来驱动,焦点应该是平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平衡点,不存在全球统一标准,比如德国的出口占比在40%以上,远超其它国家;中国的平衡点在哪?中国的问题是不能长期依赖出口,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消费与生产平衡,那就去寻找结构上的新的平衡点。

黄奇帆是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均数为标准。

即消费的占比在60左右,这是在与美国比,如果这就是中国从投资型转向消费型的结构平衡点,那么,道路还很漫长;202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计划目标为3%,实现为0.2%,很弱;在这个很弱的基数上,2024年消费者价格指数计划目标还是3%,上半年实现了0.1%,弱上加弱.中国的消费的确是一个核心问题。

林毅夫的一个预测,中国的人均民收入占比,将在2049年达到目前美国的50%,是不是很遥远,其实,这个目标大概率实现不了,因为中国的数据一进入平均数,多半会产生错觉。因为在近三年,中美的距离是在拉开,不是逼近。

投资拉动的好处是立竿见影,而且可以“计划”。

比如以旧换新,三万亿砸下去,是不是市场需求,在GDP增速上都会得到反映;这就是凯恩斯的“破窗理论”,一扇窗子是完好的,砸了它,在GDP的计算上是有意义的;砸了重做,更是GDP;但是,有一个前提,砸窗户与修窗户目的不是去完成考核目标,而是要带动就业与居民收入,从而求得投资与消费的平衡。如果你砸的不是窗户,而是远离市场的无法提供需求的项目,成了亏损的异质资产,那就会引起需求不足;又如果效率低下,过程中资金很大部分被不作为了,被腐败了、浪费了、进入了灰色地带;那就会造成GDP与居民收入背离,年年GDP在涨,据说居民收入也在涨,但微观感受不到。

GDP是生产总量,投资一立项,迅速投入。用张维迎的话说,盖了一个钢铁厂又盖了一个钢铁厂,钢材生产出来了,经济总量当然是上去了;坏处是,是不是赚钱?不知道,如果卖的不好,总量虽然上去了,效益率反而下来了。

消费拉动的好处是可持续性强。

资本是逐利的,哪里能赚钱就流向哪里,换一个说法,哪里有消费冲动就流向哪里。房地产有了金融属性,这也是一种消费冲动,而且是大消费冲动,于是中国一下成立了九万家房企,超过了全世界房企的总和。这当然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坏处是,消费的前提是收入,老百姓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太穷,消费就上不来,提升消费潜力是一个慢功夫,尤其不适合中国经济。

反之,如果中国居民收入的各项指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数接近,消除了医疗、教育、养老、失业等于方面的压力,就会极大地释放出银行趴着的137万亿个人存款,只要释放出零头的37万亿,房地产的大跌的预期就立即结束了,各地方财政又将获得巨额的土地出让金,重现暴发户的风范。

这就是消费的力量,但是,如果在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消费还是上不来,未来的经济将会是什么格局?

那就意味着通缩将成为事实。

长期通缩又意味着经济的衰退,企业利润继续收窄,失业率提高、财政税基下降、虽然物价不会骑虎难下涨,但居民收入会下滑;而且,普通人不要指望你手里的钱真的值钱了,第一要保住工作,第二,还是要要坚持过极简主义的生活,因为通缩的表现,不过是原来吃战斧牛排的人,改吃薯条鸡腿了,价格高的消失,价格低的不一定降价。

政策当然不能坐等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收缩性的长周期,相信会有所作为。

但是,我们缺少数据,尤其缺少可靠的数据,那就借管清友的一句话:中国已经不具有刺激经济的条件;这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人民币以美债为锚定物,目前加印钞票去推动生产,已经没有太大的空间。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去定义,即便有足够的空间,如果还是沿袭近十年二元结构错配下的拉动,代价极高,而效率递弱,或许可解近忧,也很是在积聚远虑,这就是为什么2024年对投资非常克制的底层逻辑吧?

最后一个问题:既然消费定义了未来的经济格局,不可以给居民直接发钞吗?

这又回到了管清友的结论,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具备刺激经济的条件,那么,同样也不具备给全民大手笔发钞的条件。

面对这样一个大格局,普通人与富人是完全不同的;富人逍遥于山水之间,而穷人必须保住自己工作,并努力给自己再创造出一份工作。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9377news.com/post/6590.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