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旗舰机涨价也就算了 竟然还偷偷缩起了水
随着各家手机厂商的新旗舰陆续登场,年底这波新机潮总算快要告一段落了,不知道差友们怎么评价这批新机?
说实在的,在这批新机没出来之前,我对它们的期待值可谓拉满。
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今年高通和联发科推出的旗舰芯片 ——骁龙 8 至尊版和天玑 9400,它们在性能和能效方面的表现简直不要太顶,提升幅度堪称最近这几年最大的一次,完全可以看做是跨代升级。
事实证明,这批旗舰实际性能表现确实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拿这几台新机玩原神、星铁以及绝区零,高画质模式下画面全程都能稳定在 60fps,而且功耗更低的同时,机身发热情况也没之前那么严重。
这就意味着搭载这两款芯片的新机,随随便便就能 “ 钉 ” 上个好几年,至少在性能这块,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它们很快就会过时。
然而有个现象很多人可能都没注意到。
那就是在今年发布的这批新旗舰当中,有很多机型卖得比之前贵也就算了,关键是,它们在一些核心配置上反而还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这就导致它们在某些方面的体验,甚至还不如自家上一代机型。
就拿很多厂商都在着重发力的影像来说吧,这批新机在影像上的变化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
一类是没有明显提升;一类是有小幅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缩水;还有一类则是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你看小米 15 就属于第一类,这台手机相对小米 14 来说也就升级了个长焦镜头的传感器,这颗新传感器只是在原先基础上优化了对焦跟变焦能力。
但是考虑到它的传感器尺寸和原生焦距都没发生变化,所以这点提升在我看来基本可以忽略,反馈到实际体验上也是如此。
小米 15 除了抓拍更快、出片率更高、长焦调用 AI 更积极,我还真没感觉到这两台手机在正式拍照场合上有多大区别。
甚至小米 14 在个别场景拍出来的照片,它的 “ 徕卡味 ” 反而还更浓郁一些。
>/滑动查看??对比样张
不过到了这一代,小米终于舍得把小米 14 Ultra 上的人像模式下放给了标准版。
现在小米 15 在人像模式下直接就能切换 23mm、35mm、60mm、75mm 这些焦段,至于虚化风格则是可以单独选择:
要知道上一代小米 14,人像焦段跟镜头包深度绑定,每个焦段都对应一种特定的虚化风格,根本没得选:
这么看来的话,这次小米 15 四舍五入在拍照体验上也算得上是有进步了。然而这种程度的进步主要还是软件 OTA 上的功劳,只要小米愿意,完全可以通过 OTA 让小米 14 也支持上同款人像模式~
而第二类在影像上 “ 有退有进 ” 的代表机型相对来说比较多,其中就包括小米 15 Pro、Find X8、vivo X200、X200 Pro 以及一加 13 等等这些机型。这次小米 15 Pro 虽然终于用上了潜望长焦,但用下来我发现它还没小米 14 Pro 上的那颗直立长焦好用。
一方面,这颗潜望长焦的焦段是 5X,拍照的时候从 1X、2X 直接跳变到 5X,很多人还真不一定能习惯。再加上它的最近对焦距离是 30cm,拿它拍特写的时候,我已经不止一次遇到过因为距离太近,相机自动调用主摄裁切。
解决办法当然也有,那就是每次都把手机挪远或者关闭自动切换微距,不过这显然不如 3.2X 长焦来得顺手。
说起来去年 iPhone 15 Pro 跟 15 Pro Max 就因为搭载的长焦镜头不一样,在网上引发了不少争议,今年小米也算是认真在致敬苹果了 。。。
另外一方面,潜望长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望远能力更强,在低倍率变焦下,小米 14 Pro 得益于原生焦段优势,边缘清晰度表现甚至还略胜小米 15 Pro 一筹:
只有把变焦切换到 10X 甚至 20X 以上,你才能明显感觉到这颗潜望长焦的望远优势:
另外,由于潜望长焦本质上是通过棱镜折射光线来实现的长焦效果,在折射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进光量。
所以它在晚上出片率并不算高,很多场景实用性还真不如上一代直立长焦,这波升级只能说是有得有失。
同样是 Pro,vivo X200 Pro 这边的情况则是主摄降级,但是长焦迎来了升级。
要知道之前 vivo X100 Pro 还有 X100S Pro 用的都是 1 英寸大底传感器:
而到了这一代,它的主摄却换成了一颗尺寸更小的传感器,虽然这颗传感器在制造工艺和技术上都更先进,而且镜头光圈也变得大了。
但毕竟它的底子摆在那里,蓝厂在宣传的时候说它的拍照 “ 比肩 ” 1 英寸,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在暗光场景还有高像素模式下,这颗传感器的光线捕捉能力上相比起 1 英寸还是稍逊一筹,解析力差点意思,底大一级压死人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不过它这次竟然用上了 X100 Ultra 同款 2 亿像素长焦,这点确实让人意外,这颗长焦放在一众 Pro 机型里,几乎就是降维打击。
而像 vivo X200、OPPO Find X8 还有一加 13 这些机型,这次也都换上了新传感器,然而这颗新传感器的理论望远能力比不上之前的传感器。
这是因为它相邻四个像素共用一个微透镜,作为长焦像素折损较大。如果你拿这些新机跟上一代机型做对比,会发现它们拍出来的照片,AI 介入痕迹普遍比较明显,尤其是涉及到文字的照片,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硬件有退步就想着用 AI 来弥补了属于是~不过新传感器由于工艺制程更先进,动态范围高,读取速度也快,长焦抓拍能力确实有进步,对焦很少遇到画面“ 拉风箱 ” 的情况。
也难怪最近这批新机一股脑全都开始宣传起了抓拍。。。值得一提的是,这次 Find X8 的超广角虽然跟小米 14 一样得到了小幅升级,但是使用频率更高的主摄反而还降级了,传感器变小的同时光圈也变小了。
而师出同门的一加 13 就没降级,好家伙,敢情 OPPO 正统在一加~实测大部分情况下,Find X7、X8 还有一加 13 拍出来的照片大差不大,夜间个别场景 Find X8 画面整体偏暗,照片放大之后涂抹感较多。
但相较之下Find X8的摄像头模组确实要更薄,也算是一种取舍。
要说这次在影像上全面倒退的机型就数 iQOO 13 了。去年 iQOO 给 iQOO 12 和 12 Pro 都用上了潜望长焦。
然而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台手机太过全面,以至于影响到了自家老大哥 X100 系列的销量,今年它主动 “ 自废武功 ”,在新机上取消了这一配置。
包括它的主摄,也从原先的旗舰级传感器,降级到了跟中端机一个配置,几乎就是被重新打回到了原先性能机的定位,使得这台手机一下子泯然众机矣。左:iQOO 12 ,右:iQOO 13
好在它这次没涨价,起售价还是 3999,是这批安卓新旗舰里为数不多没有涨价的机型。
说真的,在我看来新旗舰在影像能力上应该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但谁曾想它们在影像这块要么与上一代基本保持持平;要么在增加某些配置的同时,在其他地方又削减了一些配置;个别甚至还出现了退步。
这就给人一种 “ 如鲠在喉 ” 的感觉好吧,我在期待新机能带给我更强的影像,结果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
就算有厂商在硬件缩水的前提下,通过算法优化让新机的影像能力变得更强,但要是把这套算法用在更高规格的硬件上,岂不是会变得更强?
除了前面提到的影像,今年这批安卓新机在频段、快充还有马达等方面也存在类似状况。就比如之前机型原本支持 N79 这个 5G 频段,结果这一代却给取消了,有厂商给出的理由说是感知不大,徒增成本。
尽管现阶段 N79 这个频段的覆盖范围确实算不上广泛,使用场景相对有限。但是厂商这种单方面替用户做决定的行为,多少有点让人难以接受,套用机圈经典话语来说就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
这么说吧,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有哪台新机是全面升级的,无非就是看厂商如何在手机上 “ 闪转腾挪 ”,施展各自的刀法罢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今年包括手机芯片、内存和闪存在内,很多元器件的价格都迎来了上涨,别的不说,光是一颗骁龙 8Gen4 芯片,采购价差不多就要1700+,这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而且根据钛媒体报道,从去年年中开始,不管是闪存晶圆还是各种各样规格的存储芯片,它们的价格也一直在一路上涨,平均算下来,差不多都涨了 30% 左右:
在这批新机还没发布那会儿,就有不少手机厂商负责人在微博上明里暗里的表示 “ 供应链压力很大 ”,新机别说加量不加价了,就连维持上一代的价格都很难。
这么一来摆在这些厂商面前的,就只剩下两个选择 ——要么仍旧坚持堆料路线,但手机价格势必会水涨船高,进而失去一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
要么在用料和配置上进行取舍,尽量保持手机价格不变或者小幅上涨,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体验上的妥协。
很显然,很多厂商都选择了后者。
但如果你问我这批新机值得不值得买,要是你正在用几年前的旧手机,我的回答是值得。毕竟新机每年都在进步,性能提升是一方面,今年这批新机,它们在电池、屏幕还有 AI 方面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最近各位可能应该都感受到了,去年手机有 5000mAh 的电池就能算是大电池了。但今年新机电池容量要是没超过 5500mAh,都不好意思上桌吃饭,手机续航实打实提升之后,充电即便变慢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这些新机在屏幕方面也有明显变化。
边缘偏色、容易误触的曲面屏终于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经典直屏重新回归,直屏党狂喜,而且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等深微曲屏也开始普及。该说不说用上等深微曲屏后,手机正面颜值迎来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至于 AI,现在基本上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家 AI 大模型,同时它们还在系统里集成了一系列基于 AI 的实用功能。
尽管目前就把手机称为 “ AI 手机 ” 还为时尚早,毕竟很多功能目前还是处于画饼阶段。
但是借助新芯片提供的强大 AI 算力以及持续迭代的多模态大模型,今年我看到不少厂商都开始了从提供简单的 AI 工具到实现系统级 AI 的过渡,现在 AI 甚至已经可以帮我们点外卖。
这让我感觉距离真正的 “ AI 手机 ” 时代又更近了一步,未来可期。
说到底,选手机还是看厂商的刀法,能不能够提供与价格匹配的体验,同时也得看我们能不能接受这台手机存在的短板。
正如这世上没有一台完美的手机,但我们总能在多方衡量之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如果没有,那可能是这台手机的价格现在还不够香,再等上几个月入手也不迟~
本文 狮子狗个人网站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m.9377news.com/post/40364.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